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高中起点专科)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代码:560113
所属专业类:5601机械设计制造类
二、招生对象
本专业为高中起点专科,招生对象为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及以上人员。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能力,能从事模具成形工艺、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与维修、先进制造设备操作和模具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模具行业数控机床操作工、模具钳工、模具制造工、模具制造工艺员、助理模具设计师、品质管理等岗位从事模具零部件制造、模具装配和维修、2D/3D绘图、模具设备的调试、模具设计和产品质量检验等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后,升迁就业岗位为模具设计师、模具工艺师、模具制造技师等岗位。根据就业地产业发展需求及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还可在相近的机械制造各加工工种岗位、机械工艺师、机械制造技师等岗位就业。
四、培养规格
政治思想道德方面: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能力培养方面: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具有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应用CAD/CAM进行模具设计、加工工艺编制、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特种加工、模具维护维修和其它工程技术的能力。
表1 职业能力分解表
专业能力 |
社会能力 |
方法能力 |
1)具有大专层次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必需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基础理论,熟悉模具行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模具专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2)较强的机械识图和制图能力,能正确的阅读及绘制模具零件图、装配图。 3)能熟练使用测量工具和检测工具检测工件。 4)能合理选择材料和热处理方法。 5)能正确制定模具主要零件加工工艺。 6)能够编制冲压件、塑压件成型工艺规程。 7)具有模具钳工技能,能正确判断模具工作状态,能安装、调试和维修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 8)能够操作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以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并能对这些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 9)能够操作冲压机床和注塑机。 10)能够熟练使用一种或多种CAD/CAM应用软件,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设计和部分零件的加工。 |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3)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 (4)较强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5)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
(1)较好的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能力。 (2)较好的制定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的能力。 (3)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4)较强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5)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6)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 |
表2 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职业岗位描述 |
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
支撑课程 |
模具产品设计、制造技术人员 |
知识:掌握基本机械识图与制图知识,能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能力:应用CAD绘制模具装配图、零件图的能力,运用应用CAD/CAM进行模具设计、加工工艺编制。 素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 |
机械制图与CAD 机械设计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 模具CAD/CAM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数控加工技术 |
模具安装、调试、维护保养与维修 |
知识:掌握模具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维护以及分析现场运行事故和处理技术。 能力: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素质:有较强维修与维护以及分析现场运行事故和处理事故及对我国机电一体化事业有情感、有信念、有责任心的素质 |
电气传控与PLC 液压与气压传动 模具拆装与测绘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 |
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生产 |
知识:掌握机械加工设备制造、管理、操作等。 能力:具有新技术、新设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素质: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机械制造基础 现代制造技术 数控加工技术 模具制造工艺学 |
生产现场管理与服务 |
知识:工业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等。 能力:模具生产和机加工车间作业环境设计;生产任务计划制定与现场作业管理;模具产品营销商务合同、标书编写与项目管理能力。 素质:具有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有组织、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
机械制造基础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现代制造技术 模具CAD/CAM 数控加工技术 |
五、学习形式、修业年限及证书授予
(一)学习形式
函授
(二)修业年限
实行完全学分制(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可累计和转换)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为2.5年,最低毕业年限2.5年,学籍6年有效。
(三)证书授予
1、学历教育证书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学生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德、智、体、美考核合格,即可获得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成人专科毕业证书。
2、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更多接受社会实践内容,掌握有关职业技能,提高工作发展能力,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列入课程体系,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通过有关机构组织的考试,可以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表3 职业资格证书表
序号 |
职业资格名称 |
颁证单位 |
等级 |
1 |
工具钳工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
三级 |
2 |
车工(或数控车工)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
三级 |
3 |
铣工(或数控铣工)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
三级 |
4 |
三维数字化产品设计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中级 |
5 |
机械工程师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教育部考试中心 |
中级 |
6 |
CAD工程师 |
中企国教技术培训(北京)中心 |
中级 |
7 |
机械设计工程师(AutoCAD) |
中企国教技术培训(北京)中心 |
中级 |
8 |
机械设计工程师(UG) |
中企国教技术培训(北京)中心 |
中级 |
9 |
模具设计工程师 |
中企国教技术培训(北京)中心 |
中级 |
10 |
数控技术工程师 |
中企国教技术培训(北京)中心 |
中级 |
六、课程体系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
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由公共基础课、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通识课程四个模块构成(见附表模板),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适应在职在岗人员学习。
(二)教学进程表
详见附表。
七、主干课程说明 (简述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主要内容等)
(一)电工电子技术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学时18学时,第1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安全用电、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一般电路和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作用和功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及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及简单电路;磁路与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及控制电路;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及应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及应用;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及数模、模数转换电路等。
(二)机械制图与CAD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学时24学时,第2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包括想象该零件的结构形状,了解图样中有关技术要求,如表面粗造度、极限与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的符号、代号及其含义。了解零件测绘的一般方法。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部件装配图,包括了解装配图的画法规定和特殊表达方法,分析装配图中个零件的形状轮廓以及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和连接形式。能独立操作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简单的图样。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 、基本体、截交线和相贯线、组合体、三视图、常用机件、零件图、装配图、AutoCAD绘图等。
(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学时24学时,第2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精度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掌握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国标的基本内容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具备初步设计几何量精度的能力。了解典型零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基本知识。了解常用测量工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具备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做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尺寸公差与检测、测量技术基础、形位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测量、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测量、光滑极限量规、常用组合件的公差及检测、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等。
(四)机械制造基础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学时18学时,第2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及成形方法的选择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今后毕业设计及工作后从事专业机械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相变和相图、钢的热处理、常用工程材料、金属的塑性成形、焊接、机械加工、零件成形方法的选择等。
(五)液压与气压传动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学时24学时,第3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流体传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用途,以便在设计系统时能合理选用元件,使学生具备分析、理解、消化一般液压系统的能力,以及进行液压与气压系统设计计算的能力。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传动理论基础、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控制元件、液压辅件、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液压系统设计、气动理论基础、气动元件、气动回路、气动典型系统等。
(六)机械设计基础
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为24学时,第3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主要内容为:机构静力分析基础、构件内力分析基础、构件的强度和刚度;机构的运动分析(常用机构概述、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其它常用机构);机械零部件分析与设计(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带传动、联接零部件、轴与轴承、联轴器与离合器)等。
(七)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为24学时,第4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完成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设计冲裁模具、弯曲模具、拉伸模具及其他冲压成型工艺模具的专业知识。具备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冷冲压模具加工、装配、调试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拟定冲压工艺方案,完成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的编制,具有对简单冷冲压件进行冷冲压工艺设计、冷冲压模具类型选择、结构设计和压力加工设备选型的能力。
主要内容为:冲压基本知识、冲裁工艺设计、弯曲工艺设计、拉深工艺设计、其它成形工艺设计、冲模结构设计及压力机选用、连续模设计、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等。
(八)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为24学时,第4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完成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任务,使学生理解塑料模塑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塑料模具的基本结构,学习常见塑料模具的设计方法。掌握塑料的组成、分类以及常用塑料的特性,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设计注塑模具的专业知识。掌握注塑模具装配与调整的技能,初步具备试模和塑件质量分析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成型设备和独立拆装简单注塑模具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压缩模具、压注模具、挤出模具、气动成型模具的能力。
主要内容为:塑料基本知识、常用塑料的性能及成型工艺条件、塑件设计、注射成型工艺、注塑模与注塑机、注塑模结构件的设计、注塑模成型零件设计、注塑模排气系统设计、注塑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注塑模具脱模系统设计等。
(九)数控加工技术
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为24学时,第4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完成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任务,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上,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手动编程、自动编程技能。
主要内容为:数控机床概述、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编程与操作、盘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套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平面轮廓类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型腔类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孔类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等。
(十)机电传控与PLC技术
本课程为职业拓展课,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为18学时,第3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常用的工业低压电器,熟悉各种常用的电气控制线路及电动机控制电路,熟悉可编程控制器的性能和使用,以及可编程控制器配合继电器,接触器实现对各种工业设备的控制。结合工程实际,运用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解决有关电气控制应用方面的一般工程控制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为:电气控制技术、基本电器控制电路、常用低压电器、电机调速控制线路及典型生产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PLC的组成、基本指令、步进顺按指令系统、功能指令系统、PLC的特出功能模块及编程与通信等。
(十一)模具CAD/CAM -UG
本课程为职业拓展课,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为36学时,第3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机械CAM的基本概念和涉及内容,掌握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平面铣、型腔铣、固定轴曲面轮廓铣以及点位加工的编程方法。要求学生具备对各种零件,特别是对复杂模具零件进行数控编程及加工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使用UG CAM对典型零件进行数控编程。
主要内容为:CAD/CAM技术、UG基本操作、草图绘制、实体特征建模、曲面特征建模、装配设计、工程图功能与应用、模具设计初步与数控加工等。
(十二)模具拆装与测绘
本课程为职业拓展课,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为36学时,第4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模具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特点,增强学生对模具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解和应用。掌握模具的拆装流程和拆装的一般方法,提高对模具结构、原理的综合分析能力。了解模具为实现其功能必须具有的基本结构构件及其设计、加工、和配合要求,提高模具设计能力和模具图绘制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主要内容为:模具的功能分析、模具的拆装、模具的测绘、模具安装与试模、编写模具测绘说明书等。
(十三)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
本课程为职业拓展课,教学总时数为36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为12学时,第3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使学生了解模具材料种类与对应热处理方法和原则,掌握常用的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具备合理选用材料和热处理方法的能力,以提高模具使用寿命,改善生产效益,对模具材料和热处理方法做改进。
主要内容为:模具材料的作用和地位、模具失效与使用寿命、模具材料概述、冷作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热作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塑料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表面处理技术等。
(十四)现代制造技术
本课程为职业拓展课,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为18学时,第4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典型零部件在线切割机床上的编程、加工的能力,有典型零部件在激光快速成型机上的编程、加工的能力,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对已经完工的典型零件进行检测的能力。
主要内容为:现代制造技术内涵、CAD/CAM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CIMS、并行工程、精良生产、敏捷制造、智能制造在内的现代生产制造系统等。
(十五)模具制造工艺学
本课程为职业拓展课,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为18学时,第4学期开设。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熟悉模具的加工工艺及模具的装配工艺。具有编制中等复杂模具零件制造工艺规程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难题的能力。了解模具制造的各种方法、原理和特点。掌握模具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了解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主要内容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工艺、模具工作零件的其他成型方法、模具的装配工艺等。
八、专业实践环节说明(简述实践课程名称、实践学时、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内容等)
(一)课程实践环节说明
1.电工电子技术
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课程实验18学时。
共设计6次实验,实验名称分别为: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三相交流电路的研究、三极管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门电路的输出波形测试、数字显示译码器电路的连接,每次实验3学时,通过电路实验能够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学会一般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和电子线路的读图方法、故障判断与维修以及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2.机械制图与CAD
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2学期开设,课程实验24学时。本课程共设计8次实验,实验名称分别为:图层及图纸幅面设置、二维图形的绘制与修改、尺寸标注练习、零件图绘制练习、装配图绘制练习、三维建模及修改、绘图软件二次开发、图形的打印输出每次实验3学时,通过上机实验操作能够加深对正投影法的理解。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主要功能、特性以及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3.公差与测量技术
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2学期开设,课程实验24学时。本课程共设计6次实验,实验名称分别为尺寸公差与检测、形位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测量、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测量、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
4.机械制造基础
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2学期开设,课程实验18学时。本课程共设计6次实验,实验名称分别为材料硬度等性能验证、钳工练习、车工练习、刨工练习、铣工练习、焊工练习。
5.液压与气压技术
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3学期开设,课程实验18学时。本课程共设计6次实验,实验名称分别为液压泵的拆装、液压阀的拆装、液压调速回路实验、液压锁紧回路实验、液压双缸顺序动作回路实验、气压双缸顺序动作回路实验 。通过对典型液压气动零部件进行拆装和认知,增强对元器件的感性认识;学会典型控制回路的组装、调试和运行分析,掌握液压、气压元件在控制回路中的应用。
6.机械设计基础
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3学期开设,课程设计实验24学时。课程设计内容为一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设计,要求完成课程设计题目的方案分析与设计;完成装配图、零件图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时间为两周,具体实验要求参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手册。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及其它先修课程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意识、工程设计能力、现代设计技术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行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
7.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4学期开设,课程实验24学时。本课程共设计8次实验,实验名称分别为模具的安装与调试、冲床操作实验、冲裁模刃口尺寸计算实例实验、排样设计、压力中心确定实验、弯曲件的回弹及回弹值的确定实验、拉深模具设计实验、冲模拆装实验、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8.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4学期开设,课程实验24学时。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4学期开设,课程设计实验24学时。本课程共设计8次实验,实验名称分别为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实验、塑料熔融指数的测定实验、注射模具折装实验、注射机实验、塑料注射成型工艺实验、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实验、压缩模具折装实验、压缩模具压缩工艺实验。
9. 数控加工技术
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4学期开设,课程实验24学时。本课程共设计8次实训,分别为CNC的基本原理、机床的体系结构、加工零件的一般过程;数控程序的基本格式和数控机床的操作调整;数控车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根据所给零件图熟练地进行程序编制、输入调试、直至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数控铣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根据所给零件图熟练地进行程序编制、输入调试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加工中心机床的相关操作;用UG软件数控系统的顺利连接。
10. 电气传控与PLC
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3学期开设,课程实验18学时。本课程共设计6次实验,分别为用接触器实现电动机启停、正反转控制,控制电路、互锁等;用PLC实现电动机启停、正反转控制,软件编程、控制电路、互锁等;S7-200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指令,定时器指令,计数和比较指令;组织块OB及其应用;用PLC实现交通信号灯控制,软件编程、输入输出地址配置、程序调试;PLC控制系统的通信网络,MPI、PROFIBUS-DP网络组态与编程。
11. 模具CAD/CAM-UG
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3学期开设,课程实验36学时。本课程共设计6次上机实验,覆盖了UG的基本内容,包括草图绘制、实体建模、零件装配、曲面设计等内容,通过每个零件图形实例的建模过程,使学生掌握此零件图形实例中所涵盖的每个建模指令的特点、意义、应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12. 模具拆装与测绘
本课程为3学分、54学时、第4学期开设,课程实验36学时。本课程共设计6次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实验任务分解、冲压模具的拆卸、测绘冲压模具零件、冲压模具的装配、冲压模具平面装配图绘制、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等。
13. 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
本课程为2学分、36学时、第3学期开设,课程实验12学时。本课程共设计4次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冷作模具材料选用实验、热作模具材料选用实验、冲压模具材料选用实验、塑料模具材料选用实验。
14. 现代制造技术
本课程为3学分、54学时、第4学期开设,课程实验18学时。本课程共设计2次实训,分别为典型零部件在线切割机床上的编程、加工;典型零部件在激光快速成型机上的编程、加工。
15. 模具制造工艺学
本课程为4学分、72学时、第4学期开设,课程实验18学时。本课程共设计5次实验,实验内容包括成型磨削实验、电火花线切割及加工实验、电火花线切割及加工实验、电火花成型加工实验、快速成型系统观摩等。
(二)集中实践环节说明
集中实践环节是完成专业学习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训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毕业集中实践环节8学分,144学时,于第5学期开设。要求
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之前,必须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设计8-10周完成。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并正确绘制机械、电气与液压等工程图纸或独立撰写一份毕业论文并绘制其图表,设计图纸能较好的表达设计意图,符合制图国家标准。学生依据设计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和正确使用工具书;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锻炼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按要求填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并提交毕业设计说明(论文)。毕业设计说明(论文)内容包括所完成设计任务相关的设计思路,具体实现,相关阐述说明及计算,要求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文字顺畅,正文要求不低于4000字,毕业设计(论文)后附图纸(具体见实践环节实施方案)。
附表: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专业(函授)教学进程表 |
课程模块 |
课程模块 |
模块最低毕业学分 |
课程名称 |
课程学分 |
总学时 |
实践教学学时 |
建议开设学期 |
课程属性 |
公共基础课 |
17 |
学习指南 |
2 |
|
0 |
1 |
必修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
18 |
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
4 |
|
18 |
2 |
形式与政策 |
1 |
|
0 |
1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3 |
|
27 |
1 |
大学英语(专) |
4 |
|
18 |
1 |
职业能力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20 |
电工电子技术 |
4 |
72 |
18 |
1 |
必修 |
机械制图与CAD |
4 |
72 |
24 |
2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
4 |
72 |
24 |
2 |
机械制造基础 |
4 |
72 |
18 |
2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4 |
72 |
18 |
3 |
专业核心课程 |
16 |
机械设计基础 |
4 |
72 |
24 |
3 |
必修 |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
4 |
72 |
24 |
4 |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
4 |
72 |
24 |
4 |
数控加工技术 |
4 |
72 |
24 |
4 |
毕业集中实践 |
8 |
毕业实践 |
8 |
144 |
144 |
5 |
必修 |
职业拓展课程 |
11 |
机电传控与PLC技术 |
4 |
72 |
18 |
3 |
选修 |
模具CAD/CAM—UG |
4 |
72 |
36 |
3 |
模具拆装与测绘 |
3 |
54 |
36 |
4 |
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 |
2 |
36 |
12 |
3 |
现代制造技术 |
3 |
54 |
18 |
4 |
模具制造工艺学 |
4 |
72 |
18 |
4 |
通识课程 |
4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9 |
2 |
选修(5选2) |
安徽地域文化 |
2 |
36 |
9 |
2 |
管理方法与艺术 |
2 |
36 |
9 |
3 |
职业生涯规划 |
2 |
36 |
9 |
3 |
实用法律基础 |
2 |
36 |
9 |
3 |
毕业学分合计 |
76 |